by Alex Ho
(Image Source: pch.vector )
參考資料
這篇筆記的內容,主要來自以下兩本書:
其他參考資料
目錄
- 參考資料
- 人的決策並非完全理性 導致產生各種心理偏誤
- 心理偏誤 intro
-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 期望效用理論
- 風險趨避
- 損失趨避
- 雙曲折現 (Hyperbolic Discounting)
- 錯判事情發生的機率高低
- 框架效應
- 依照別人的行為、跟著認為某某事情比較好
- 首因效應
- 近因效應
- 代表性偏差
- 易得型偏差
- 過度自信
- 無法正確自我歸因
- 後見之明
- 認知失調
- 確認偏誤
- 誤把 相關性 當作是 因果關係
- 人處理資訊的不同階段可能產生的認知偏誤
- 蒐集資訊時的各種偏誤
- 資訊加工階段的偏誤
- 資訊輸出階段的偏誤
- 資訊回饋階段的偏誤
- 簡單對比 傳統金融學 v.s. 行為金融學
- 人是否會做理性決策
- 價格 v.s 價值
- 投資策略
- 套利
- 幾種不好的交易行為 (源自於人類的各種偏誤)
- 只投資自己熟悉的投資
- 頻繁交易很可能導致散戶的收益受損
- 賣出行為偏差 - 處置效應 (售贏持虧)
- 買入行為偏差 - 有限關注:容易引起散戶注意力的事,導致想買入
- 買入行為偏差 - 追高
- 買入行為偏差 - 熟悉偏差
- 買入行為偏差 - 攤平成本
- 羊群效應:放棄自身判斷,追逐熱點、跟隨大眾的決策
- 關於股市大盤
- 大盤的長期趨勢可以被預測
- 價量關係
- 運用行為金融學在交易策略之中
- 其他的人類行為範例
人的決策並非完全理性 導致產生各種心理偏誤
心理偏誤 intro
- 從實驗室和社會上實際觀察的結果顯示:理性決策模型不符合人類行為,人們會受到各種 心理偏誤 影響
- 人類有兩種相異的思考系統:
- 直覺系統(快思)
- 快思 較容易受到心理偏誤的影響。
- 按部就班的系統(慢想),
- 大腦的可塑性極高,而藉由慢想,則能夠克服心理偏誤
展望理論 Prospect Theory
定義:
- 人面對 不確定的事情時,會先選擇一個 參考點 做為 判斷標準,以此做決策
- 如果人不理性地因為 身處不同情境,受到環境因素影響,很可能會對 同一個決策問題 做出 不同的選擇
範例:
- 某員工得到獎金之後,他快樂與否取決於他的同事拿得獎金 比他多 or 少
- 買股票時,與歷史高點做比較,而非觀察股價是否被高估 or 低估
- 買股票時,看身邊朋友買什麼、自己就跟著買什麼
- 商家把商品的參考價定得超級高,讓消費者誤以為撿到便宜
期望效用理論
- 人在乎的不是財富的 絕對值,而是財富能帶來的 效用,但 效用 是 主觀的、因人而異的。
- 因此當人做決策時,可能會依照 主觀上認定可以獲得快樂的程度高低 做選擇
風險趨避
- 當人面對他不確定、沒把握的情況,人更傾向於選擇風險較低、同時可能有較低報酬期望值的選項
範例
- 即便兩個不同選項的期望值相同,但人會選擇「他以為風險相對較小」的選項
- 股票的波動大、長期報酬較高。銀行定存的很穩定,但是利息報酬較低。習慣風險趨避的人可能會選擇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安穩賺利息
損失趨避
- 人面對 潛在獲利 與 潛在虧損 時,有 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 風險偏好
- 人面對 潛在收益 時,會採取 風險趨避 (risk-averse)
- 人面對 潛在損失 時,卻會採取 風險追求 (risk-loving)
- 人給予
避害
的權重遠大於趨利
的權重
範例
- 人們寧可選擇確定拿到400美元,而不願意參加有50%機率拿到1,000美元的樂透;但人們卻願意參加有50%損失1,000美元的樂透,而不願意直接損失600美元
- 股票上漲時,不想要冒險 (厭惡風險),想要拿到眼前的獲利,想要入袋為安。
- 股票下跌時,使投資人在熊市中無論股票跌到多低都不敢進場,所以熊市往往會超跌
- 股票下跌時,不願意停損,不願意接受確定性的損失。鴕鳥心態,假裝沒看到自己的帳面虧損。可能的結果:
- 有可能:一直沒回本,又無法繼續等下去,最後認賠停損,虧了一筆錢
- 有可能:好不容易等到漲回到回本,卻又趕緊解套拋出,結果錯失了後來上漲的獲利空間。人不願意
較好的做法:忘記自己買入股票的價格,只關心這公司的未來發展性、股價有沒有上漲空間。往前看,不要往回看
雙曲折現 (Hyperbolic Discounting)
人面對眼前的未來,會有較強的折現效應 (相較於比較遠的未來)
範例:
- 問人們想要在二十年後領到9,500美元、或二十年又一個月後領到10,000美元,大部分的人會願意多等一個月,賺取額外的500美元。但如果詢問相同一群人,想要今天領9,500美元或一個月後領10,000美元,則大部分的人會選擇現在立刻領取9,500美元
- 對於現在不願多等一個月,想立即領取9,500美元,而二十年後卻願意多等一個月來領取10,000美元,這樣的偏好在邏輯上並不一致。
- 雙曲折現足以解釋為什麼人們積欠信用卡債、吃下垃圾食物、進行危險性行為,以及沒有為退休做儲蓄準備
錯判事情發生的機率高低
人做決策時,錯估了各個事件的 發生機率。導致 給予某事件的決策權重 並非 某事件的實際發生機率
可能的狀況範例:
- 高估了低機率事件
- 例:飛機是失事機率最小的交通工具,但是很多人怕搭飛機會摔下來
- 低估了高機率事件:失去了才最美
- 例:現代人有很高機率會得癌症,但我們往往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 or 自己的家人身上
- 把低機率事件降為 0% 機率
- 例:闖紅燈很少會被車撞,但不代表永遠不可能被車撞
- 把高機率事件升為 100% 機率
框架效應
人做決策時沒能綜觀全局
常見範例:
- 人往往太常清點手上股票 (or 其他資產) 帳面上已經賺了多少錢,而沒有看清楚未來前景,太依賴於過去的參考點
較好的做法: 不要因小失大,不要過分放大某些小事情在心中的權重。不要太頻繁清點自己的資產帳面上賺了多少錢。冷靜客觀評估每件事情的成本和投資報酬
依照別人的行為、跟著認為某某事情比較好
- 大家 (別的人) 都覺得會漲的股票,我買那些股票才會獲利。取決於別人認為這股票的價值有多高
可行的作法:觀察 聰明錢 的流向
可行的作法:觀察股票論壇,看大眾散戶看好哪些股票,藉此判斷那些股票可能會繼續上漲。即便股票價格已經超越實際價值,若預期大家的心裡會進一步推高價格,則買進這股票可能有利可圖
較好的作法 - 價值投資:預先找出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在其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進,長期持有。但可能在價格達到真實價值的時候就賣出,了結獲利
首因效應
首次到達的資訊 容易被人賦予較大的權重
範例:
- 一見鐘情之後,即使發現對方不OK,自己也願意接受對方的缺點
近因效應
聽了一堆資訊之後,最後一個到達大腦的資訊,被人賦予較大權重
範例
- A 男很有錢但不帥,B 男不帥但很有錢。聽起來 B男好像比較好
- 面試官接連看了很多份不同面試者的 CV,主觀感覺「最後幾張翻到的 CV」感覺比較好
代表性偏差
只用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就對某事情做判斷。或是只用了少量的樣本做參考就下決策。
範例
- 我信任的朋友推薦我某公司股票,我就買了。我太過相信「我信任的朋友推薦的股票一定是好股票」
- 一個我信任的朋友推薦我某公司股票,我就買了。我太過相信「我信任的朋友推薦的股票一定是好股票」
- 某朋友先前做事成功了幾次,我就相信他接下來也一定會成功
- 某公司連續三年利潤翻倍,不代表股票一定值得買,比如公司高層可能最近想出脫持股,因此他們刻意把業績做高。或是這公司的盈利機會在未來會消失,在未來的業績可能會下降
易得型偏差
- 人傾向在「自己的記憶庫」裡面找資訊,所以「容易被記住的、吸引人關注的資訊」更有可能被我們想起來、然後信以為真。
- 範例
- 假新聞被播報很多次,使信以為真
- 講課生動的老師受歡迎,但不一定有教授夠多有用的知識
過度自信
- 人對於自己的東西往往過度自信、導致判斷失準,但觀察別人的時候卻較為精準。
- 所以人必須嘗試置身事外、換位思考、站在更高的視角思考
無法正確自我歸因
- 把好的結果都歸因給自己,把壞的結果歸因於他人 or 客觀原因
- 即便人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和弱點,也很難能做到糾正自己的思考和行為,會繼續重蹈覆徹
- 導致人找不到事情 (e.g. 獲利、虧損) 的真正原因
- 範例:
- 看到獲利就以為是自己做的很好,但其實可能只是因為大盤都普遍上漲
- 看到虧損就以為是外界因素,但其實可能是收集資訊時的偏差、理解資訊錯誤、做決策錯誤
後見之明
- 產生「我早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的錯覺
- 在某個不確定事件的結果出現之後,產生「我早就知道會是這個結果」的錯覺
- 使人對自己的判斷力感到自豪,可能因此對於風險過於樂觀、進而導致投資失敗
認知失調
- 使人收不到全面的回饋
- 當事情的結果和自己預期不一樣,人會感到痛苦。為了逃避痛苦,人選擇對事實視而不見、甚至是故意錯誤解讀事實
確認偏誤
- 只相信有利於自己的決策的消息
- 有目的地選擇相信對自己有利的正面資訊,忽略的同時存在的反面資訊
誤把 相關性 當作是 因果關係
- A 事情雖然造成了 B 結果,但可能只是機率問題,有相關性,但是沒有因果關係
人處理資訊的不同階段可能產生的認知偏誤
蒐集資訊時的各種偏誤
易得型偏差
首因效應
近因效應
資訊加工階段的偏誤
代表性偏差
:只用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少量的樣本,就對某事情做判斷
資訊輸出階段的偏誤
人的過度自信造成錯誤的決策
資訊回饋階段的偏誤
無法正確自我歸因
後見之明
認知失調
確認偏誤
誤把
相關性
當作是
因果關係
簡單對比 傳統金融學 v.s. 行為金融學
人是否會做理性決策
傳統金融學
- 認為人是理性的。假設人會選擇對自己效用最大的選擇,預期效用最大化
行為金融學
- 認為人無法正確認識他要做決策的物件
- 人非常容易過度自信
- 例:員工得到獎金之後,他快樂與否取決於他的同事拿得獎金 比他多 or 少 (展望理論)
價格 v.s 價值
傳統金融學
- 價格會等於價值。
- 公司股價會匹配價格
行為金融學
- 價格不匹配價值
- 公司股價可能被錯誤定價,高於 or 低於公司的實際價值
投資策略
傳統金融學
- 「效率市場假說」:市場不可預測。沒有任何人可以持續打敗市場
- 最穩健的投資股票策略:持續買大盤股價指數
行為金融學
- 認爲人的行為可以被預測。如果能掌握人的行為,則投資策略有可能打敗市場
套利
傳統金融學
- 認為套利一定是: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
行為金融學
- 認為「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的套利不存在,現實生活中只有「有限套利」
幾種不好的交易行為 (源自於人類的各種偏誤)
只投資自己熟悉的投資
錯誤以為 自己熟悉的標的 的風險會比較小。且這可能導致風險分散化不足
範例
- 例:台灣人只買台灣公司的股票
- 例:某大公司員工,把自己薪水的很大一部分拿去買自己公司股票。當公司經營不善,自己的薪水沒了、股票也虧損
- 例:在半導體上班的人,只買自己公司股票 or 只買半導體產業別家公司的股票
頻繁交易很可能導致散戶的收益受損
- 導致過度頻繁交易的可能原因
- 人會過度自信
- 人受身邊朋友圈影響
- 頻繁交易 (買進賣出),可能導致
- 沒有辦法取得某公司 (or 大盤) 在整個上升波段中的整體收益
- 付出大量交易手續費,侵蝕了獲利
賣出行為偏差 - 處置效應 (售贏持虧)
- 散戶更傾向於賣出「獲利的股票」,而不是「停損,賣出虧損中的股票」
- 好的做法:
- 不要管這股票到底現在帳面是賺錢 or 虧損
- 忘記自己買入股票的價格,只關心這公司的未來發展性、股價有沒有上漲空間。往前看,不要往回看。
- 賣出「在未來的預期效益最低的股票」
買入行為偏差 - 有限關注:容易引起散戶注意力的事,導致想買入
- E.g. 交易量增加
- E.g. 新資訊公布
- 但其實,散戶若根據已經公布的資訊再來做交易,其實都已經很晚了。掌握情資 or 預先看出未來趨勢的投資者早就進場買股票
- E.g. 產生極端的歷史收益
- 例:漲跌最高的 Top 10 股票
買入行為偏差 - 追高
- 正在漲的股票,確實有可能愈漲愈高,
- 但很可能 FOMO 的同時,已經錯失最佳時機
- 也可能被機構投資人在大量出貨之後,套牢在最高點
買入行為偏差 - 熟悉偏差
- 反覆買賣同一檔股票,可能導致用故去的成功經驗低估了未來的風險
買入行為偏差 - 攤平成本
- 這綜合了 框架效應 和 操考點效應
- 框架效應
- 只盯著自己持有的股票,而缺乏綜觀全局的視野
- 參考點效應
- 只想著自己的買入成本價,忽略了未來的預期表現,只往回看,沒有往前看
- 可能導致愈跌愈買
羊群效應:放棄自身判斷,追逐熱點、跟隨大眾的決策
- 三個臭皮匠不會勝過一個諸葛亮
- 當人的非理性一面在群體中被統一之後,群體的智商會低於單個個體原本可以擁有的理
- 散戶通常是羊群,機構投資人通常是領頭羊
- 領頭羊很可能早就開清趨勢或是掌握關鍵資訊,早期佈局 or 提早出場
- 追逐熱點常常是不理性的
- 很多被炒作的概念股根本缺乏基本面支持,很可能是被人為炒作出來的話題
- 投資機構可能故意誘使散戶變成被割的韭菜
- 散戶很可能把「高收益但是發生機率很小的事情」當作很可能會發生,只看到了可能的極端高收益、卻忘了發生的機率很小,進而買賣股票
- 例
- 別人都在買,那我也買
- 股市大盤大跌的時候
- 有些人理性思考,趁機買入變得相對便宜的股票
- 有些人在恐慌情緒之下急著賣出股票,不但導致自己虧錢,也可能使得股票價格崩更多
- 二戰德國納粹
關於股市大盤
大盤的長期趨勢可以被預測
- 找出某些指標在股票市場平穩運作時的正常範圍值,作為合理區間
- 如果股票的 本益比 (P/E Ration) or 股價淨值比 (PB)超過了歷史上經濟運作的合理區間,那很可能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 這只能預測出長期性的大盤趨勢,通常長達十年。
- 很難預估短期結果。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沒有太大作用
- 過總體經濟分析股票市場波動基準
- 若某個股票的本益比太高,可能是投資人太過樂觀了
股價淨值比
- 定義
- Price-Book Ratio,簡稱PB、或 PBR),就是 股價 相對於 每股淨值 的比例
- 股價淨值比(倍) = 股價 ÷ 每股淨值
- 每股淨值 = (總股東權益 – 特別股價值) ÷ 在外流通股數淨值 = 總股東權益 = 總資產 – 總負債
- 如果 PB 過高,可以考慮賣出
- https://rich01.com/what-is-pb-ratio/
歷史範例:
- Robert J. Shiller 預測出 2000 美國股市暴跌、2007 金融海嘯
價量關係
- 當如果投資人對股票價值的意見有分歧,就會有人想買、有人想賣,所以就會有交易量
- 股價反映的是樂觀的投資人的預期。當市場達到平衡,股票價格是被高估的,因為股價反映了樂觀者的情緒。
- 股價不是反映投資人的理性平均預期。所以不能只靠基本面來分析市場,還要考慮投資人的心裡想法
- 米勒假說
- 如果投資人對股票價值的意見分歧很大,那麼股價就會更嚴重地被高估
- 遇難賣空的股票,股價高估愈嚴重
- 利多出盡的時候,就是利空
- 如果有件利多的事還在傳聞階段,可以買入
- 如果消息已經落實並且被官方公開,則是利多出盡了,可以考慮冒出
運用行為金融學在交易策略之中
High level rules
- 了解普通投資人會犯什麼錯,並且做反向的操作
- 找出價格被高估 (or 低估) 的股票,做反向投資
其他的人類行為範例
- 旅行團費要求先付清全款:如此一來在實際旅行那幾天中,遊客不需要再掏錢出來,導致遊客覺得玩得很開心彷彿不需要花很多錢
- 老闆發獎金給員工,不要一次發一個大數字。把整批獎金拆分成很多不同的福利、獎勵,讓員工自己心中不同的心裡帳戶裡面「不斷受到刺激、不斷感到愉快」
About me
- Software Product Manager in tech.
- 10 years of experience as software product manager in these areas: #ecommerce #SaaS #SoutheastAsia #delivery #MarTech #SuperApp
- Work experiences in Taipei, Singapore, and Shanghai.
- Currently based in Taipei City, Taiwan.
- My Linkedin profile: Alex Ho
Notes & Articles
產品經理、思維策略
互聯網產品經理思維與方法論
Thinking Framework of a Product Manager
The North Star Metrics in Product Management
底層邏輯、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方式
[Notes] 生態系競爭
[Notes] 多模型思維
[Notes] Network Effects 網路效應
[Notes] 人類常有的各種偏誤 (Cognitive Bias) & 行為金融學
[Notes] AI 人工智慧
[Notes] 溝通、談判、衝突管理
[Notes] 用戶運營
Introduction of Advertising Attribution, MTA, and MMM
經濟、投資
[Notes] 經濟學
[Notes] 金融
[Notes] 財務 名詞定義
看財報
[Notes] 商業模式, 定價策略
價值投資
世界秩序變化、國家興盛的原因
日本病:長期處於 通貨緊縮、經濟成長停滯
房地產、台灣房價
產業筆記
Overview of SaaS
Overview of Shopify
Overview of Grab
Overview of Google (Alphabet)
Overview of Amazon
Online Payment & Credit Card
數位廣告 Digital Ads
半導體產業
On-demand Delivery (food / grocery / parcel)
Tokenomics 代幣經濟學
其他
日本近代歷史摘要 (15世紀 - 19世紀):戰國時代、幕末、明治維新
How I use ChatGPT to enhance daily work
身體健康、飲食 guidelines
二戰捷克 Lidice 屠殺事件
電影筆記
[電影筆記] <頤和園>
[電影筆記] <梅艷芳>
[電影筆記] 徬徨卻美好的 <珈琲時光>
[電影筆記] 最短的<愛情長片>
[電影筆記] Lost in Translation 兩三事
[電影筆記] <虹之女神> (又名 <電影情人夢>)
[電影筆記] 青春九降風
旅行
旅行遊記
日本川越 うつわノート Utsuwa Note 器物店
東京上野 北山咖啡館 Kitayama Coffee Shop
東京近郊 埼玉縣首都圈外圍排水道
記上海徐匯恒春元食堂
東京銀座鮨水谷壽司
東京新宿 Dug Jazz Cafe & Bar
泰國大城 Ayutthaya 阿瑜陀耶
新加坡丹戎巴葛火車站 Tanjong Pargar Railway Station
越南順化皇城 Hue Imperial Palace of Nguyễn Dynasty of Vietnam
越南阮朝嗣德皇陵 Tomb of Tự Đức
越南阮朝啟定皇陵 越南阮朝第十二代皇帝陵 Royal Tomb of Khải Định, 12th Emperor of the Nguyễn Dynasty in Vietnam
越南順化皇城 Hue Imperial Palace of Nguyễn Dynasty of Vietnam
馬來西亞檳城僑領鄭景貴 家祠慎之家塾及住宅海記棧 Pinang Peranakan Mansion
前法國駐新加坡大使館 Atbara House Singapore
新加坡 柔佛蘇丹皇宮遺址 Istana Woodneuk in Singapore
土耳其 Ani Ruins 亞美尼亞千年古城遺址
愛丁堡 The Jazz Bar 的現場爵士表演
在上海喬家路聽見梁祝
旅行建議、推薦景點
台灣
城市推薦清單 -高雄市區
城市推薦清單 -台南
日本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日本 東京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日本 京都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日本 川越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日本 伊勢
旅行建議 - 京都 祇園祭 (前祭)
旅行建議 - 日本 熊野古道: 中邊路
旅行建議 - 日本 中山道: 馬籠宿 → 妻籠宿
旅行建議 - 日本 中山道: 奈良井宿
東南亞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新加坡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泰國 曼谷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泰國 清邁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越南 胡志明市
Alex 越南 河內 推薦清單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馬來西亞 檳城
歐洲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義大利 Siena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義大利 羅馬 & 梵蒂岡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義大利 佛羅倫斯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義大利 威尼斯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西班牙-巴賽隆納
中國
城市旅行推薦清單 - 中國 上海
攝影
2022 Photography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