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 這篇是一個跑步菜鳥在 2023 年的心得和歷程筆記,記錄我的摸索和進步
- 2021、2022 這兩年都是隨便跑跑,一年的總跑量只有 一百多公里。2023 年 3月時決定今年該來認真一點跑
- 我有參加調整跑步姿勢課程。但我沒參加訓練營,幾乎沒有在跑間歇
- 年底參加台北馬拉松的 21km 半馬,2小時 6分鐘完賽
下面三張圖是去年 3月 到 12 月之間,我的整體跑步數據:
背景
- 在 2021 年、2022 年,我各跑過一次半馬拉松,第一次花了 2小時 45 分,第二次花了 3小時整。我對一切的數字、速度都無感,我只求能跑完就好
- 這兩年中,我一個月可能只會跑步 2次而已。而且天氣熱的季節期間,我很可能連續幾個月都沒有跑步。簡單來說就是沒有養成習慣
小記:2023 3月
最一開始在 2023 年 3月時,我的狀態非常差:
- 平均每次跑步的距離都很短,大安森林公園跑不到兩圈我就想休息了,而且總是跑得氣喘吁吁
- 平均心律超級高。如果我用 6:20 (t/km) 配速來跑,平均心律有可能達到160-170 bpm 之間
如前所述,這時期其實我對所有的數據都完全無感,我只知道我跑沒多久就累到想要休息。
小記:2023年 4月 - 7月
我諮詢了重訓教練 Allan (Instagram: @sccoachallan )之後,決定要放慢速度,先讓心率降下來。
其實,我也拿不定主意以我的身體狀況來說怎樣叫做快或是慢,總之就憑自己的體感輕鬆跑,結果:
- 讓平均配速從 6:20 左右逐漸下降到接近 7:00
- 在此同時,平均心率也微微降了下來
- 步頻停滯,沒有增減 (不是好事)
- 大體而言我維持每週跑步 2次左右。平均跑步長度從 不到 4km 慢慢增加到 6km
在這段時間,我感覺自己慢慢跑出興趣、也跑成習慣了。
小記:2023年 8月 - 10月
在 7月時無論是體感或是看數據,都感覺到心率不太容易亂飆升、也不太會輕易大喘氣。
從 8月開始,我的目標是「在心率不飆升的前提下,慢慢提高配速」,每次跑都設目標讓平均心率不超過 155 bpm。結果:
- 從 6:57 提升 速度到 6:30 的過程中,平均心率上升的幅度不大。我感覺,隱隱約約之中,自己找到了讓心率穩定的方法
- 在這時期之前,每次跑步跑到 7k 時,我就想要回家休息了。後來逐漸發現自己可以跑到接近 10k,而且在此同時心跳和呼吸都穩定
- 從 10月中旬 到 11月初,我跑了6次 10~12km 距離的慢跑,從數據和體感上,我都明顯感受到無論是與半年前或是一年前相比,我的心肺能力進步了一截
- 步頻依然停滯,沒有進步
然而,也許是因為運動量增加,除了疲累造成的正常乳酸堆積之外,我的腳的不同部位發生疼痛:
- 腳底筋膜
- 膝蓋上緣 (很詭異,貌似大多數人都是膝蓋外側痠痛,但我卻是上緣痠痛)
- 足弓內側
上網研究各種跑步教學影片、諮詢重訓教練 Allan (Instagram: @sccoachallan ) 之後,我判斷大致上有幾種可能原因:
- 跑步姿勢有問題
- 暖身和收操做不夠
- 放鬆按摩做不夠
- 原本自己身體的活動姿勢就有問題
長話短說,這裡直接講我的心得和建議:
- 去找合格的物理治療師做治療,有可能會比功力不明的運動按摩更快見效
- 參加跑步姿勢課程 (我參加 曙光的課程 Instagram: @akebono_akb )
- 側錄自己跑步的畫面,請專業教練幫忙看看自己的姿勢有哪些問題
- 承 #1,先找專家諮詢,不要先去自己亂買護具或是保養品
- 跑步之前的暖身、跑步之後的收操、休息日的自我按摩放鬆,都非常重要
- 除了持續練跑、增加每次跑步的距離長度之外,在重訓時做深蹲、刺激腿和髖的動作,也都對跑步有幫助。
在 11月之前,我接連排除了腳底筋膜、膝蓋上緣這兩個狀況。但右腳足弓內側的問題卻像是個不定時未爆彈。
小記:2023年 11月、渣打馬拉松
與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報名了 2023 年 11 月的 渣打馬、12 月的台北馬,我都是報名 21km 半馬拉松。
在渣打馬前,我發現我終於覺得可以每次練跑都跑到 10km 了,而且直到 10月底我才第一次可以 連跑 10km 途中完全不停下來休息。然而我從來不曾練跑超過 12km,一次都沒有過。
在 渣打馬之前,完全沒有心存什麼積極的目標數字,我猜我自己可能需要跑 2小時 25分鐘 左右。
在渣打馬前的練習,
- 我發現,糊裡糊塗地,步頻終於有微幅進步了,平均步頻終於超過 170 spm
- 配速沒有明顯提升,基本在 6:20 左右掙扎
後來,渣打馬的結果:
- 完賽時間 2小時 15分鐘,配速 6:20,且全程不停腳。這是超乎我事前預期的結果
- 從一開賽我就發現心率比練跑時高,但貌似是因為低溫和比賽臨場感刺激出腎上腺素,所以我的呼吸節奏還算穩定,整體狀況不錯
- 16km 之後,明顯感受右腳足弓內側不舒服,雖然挺得住,但是跑速開始下降
小記:2023年 12月、台北馬拉松
2小時15 分鐘這樣的成績,對跑之有年的人來說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但已經大大超出了我對我自身狀況的評估結果,這給了我不少鼓舞。我甚至是到跑完了 渣打馬之後才得知「半馬 21km 破2小時」是某一種里程碑。
在 11月中旬到 12 月中旬這一個月的練習:
- 我開始嘗試「在跑 10-12km 長度的同時,讓配速進一步提升到 6:00 左右」
- 史上第一次在練跑時跑到 15km
也在這時候,我把念頭動到了跑步裝備上。在此之前的三年裡,我幾乎都是穿基本款的支撐型跑鞋,我完全沒有關注任何關於各種跑鞋功能屬性的資訊。
那陣子看了不少 關於介紹跑鞋的 YouTube 影片 (各種推坑害人一生) ,我鬼迷心竅、沒禁得起誘惑、起心動念…. 去買了貴鬆鬆的碳版鞋,心得:
- 瞬間讓配速變快了 20-30秒左右
- 我也親身感受到「鞋比腳快」這事情。在我穿碳版鞋的首三次跑步 (共 20km) 之中,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容易喘氣、疲累。一直到累計跑了 50~60km左右,我才開始感覺「我能駕馭這種鞋了」
前述我有提到「右腳足弓內側痠痛」是我沒解決的問題,延續至今。且我隱約感覺到右腳足弓內側 和 右腳掌 (ball of foot) 因為穿碳版鞋而變得更痠。
渣打馬賽前,我不期不待,但渣打的成績使我對 一個月後的 台北馬 建立了一些念想。
在這兩場賽事之間的整整一個月裡,我練了幾次 用配速 5:55 - 5:50 跑 10km ,我用盡全力時最快也只能跑出 配速 5:49,我知道已經我練習到史上最佳狀態了,但是「除非奇蹟出現,否則現在的我是不太可能跑進 2小時的」。我把台北馬的目標設在 2小時 8分鐘 完賽。
台北馬拉松的結果:
- 完賽時間 2小時 6分鐘,配速 5:56,全程不停腳,與我的預估非常接近
- 從一開賽的 第 1km 開始,我的右腳足弓內側又開始痛了。
- 觀察自己的心跳體感、呼吸,心肺狀況還不錯,速度還行,至少比平常我練跑時還順
- 起跑時,我花了9分鐘才通過起跑線,配速員早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我根本找不到 2小時 15分的配速員,只好自己摸索速度策略
- 在15km 之後我應該要開始覺得疲累才對,但我的第16k 和 第17k 居然跑出了 5:36 和 5:44 這種我從未見過的相對高速,看來是連續幾個月來的練習發揮效果了
- 17km 開始,右髖超級痠,大概是需要靠意志力支撐了。
進入 2024 年
- 物理治療:
- 跑台北馬時,直到最後倒數幾公里,我的速度基本沒有掉下來,但是我的右腳足弓內側、右髖都很不舒服。至此我終於覺得我必須去物理治療師了 (在那之前,我有去做過運動按摩)
- 物理治療師說出我的姿勢、腳的結構的問題,並告訴我幾個我可以自己在家做的復健動作
- 心得:老早就該去找治療師了
- 新的目標:
- 半馬:我心中沒有設定各種兇猛的目標,只希望 2024 年底時,半馬可以跑進 2小時就夠了
- 全馬:目標今年要第一次跑全馬,只求 能夠 4小時 45 分完賽就心滿意足
- 參加訓練營
- 2023 年我沒有參加訓練營,沒有與一群跑友同學每週固定一起跑步,我也沒有嚴格遵守任何課表循序漸近地訓練,大致上我是自己摸索
- 但我自覺,雖然我現在能跑完半馬,但若沒有拿出更多的毅力和規律的話,挑戰全馬恐怕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 1 月時我開始參加跑班的訓練營
- 自己練跑
- 目標每次練跑都要跑 10km 以上
- 目標每個月都要跑 100km
- 重訓
- 從 2023 年底 進入 2024 年時,我有感受到自己的肌力不夠強,然而我又很懶得重訓…. 總之,練跑、練肌肉、練基本動作,都不可偏廢
2024 繼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