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 2009.06)
六月底左右,某天我在網路上閒逛,看到了這部中國電影的資訊,匆匆瞥過劇情背景,使我眼睛一亮。但是查了一下電影拍攝的時間是在2006年,我心想這部片大概老早就在台灣放映過了,而且應該不曾造成流行或轟動,否則怎會我完全沒有聽說過?錯過了一部或許難以再有機會觀看的電影,當屬可惜。原來,這部片雖然當年曾在各大影展獲獎不少、取得相當藝術成就,卻因為內容涉及政治敏感話題以及過度寫實的性愛,在中國大陸被當局列為禁片,也遲遲未在台灣上映。這個暑假我碰巧得知<頤和園>居然即將在台灣上映,不禁拍案連聲叫好。由於這部片早在國外諸多影展放映過,網路上早有相當多的評論,我選擇小心翼翼地不事先觀看劇情大綱,準備在踏入放映廳之後,才來完整地感受那樣至情至性的年代。
「頤和園」一片的時間跨越了十幾年,起於天安門事件的年代,終於改革開放後的當代中國。閱讀青壯世代年輕作家的作品時,無論在台灣或是中國大陸,常可看到諸多緬懷他們當年上街頭搞運動、反抗社會、反抗一切的壯志年少;我在安定祥和的社會,坐在明亮几淨的圖書館內閱讀這些曾經腥風血雨的情感,理當無從揣想那些曾經發生那土地上的一切,廣場上的聲嘶吶喊、鐵騎軍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像是天方夜譚。當和朋友約定聚餐的時間到了,闔上書本,那些遙遠的情感頓時止息,不再出聲。
先前在六月時看了「九降風」,這兩部電影都描述青春記憶,一是苦澀清純的九零年代台灣,一是狂放不羈的八零年代中國。像是在深呼吸之後卻突然不由自主地屏住氣息,面對生命、時間、友情、愛情,太多時候我們只能選擇無語靜觀。「頤和園」帶給我的感受是巨大的、深刻的,至今已數月餘,讓我沒有念頭再去閱讀其他的電影、其他的故事。
余虹的縱情
電影片頭,擔任郵局信差的曉軍來到余虹家裡偷閒,順便將一封通知信件交給余虹。余虹展信閱讀,情緒沒有太大的波動,對曉軍說道,她考上北京的大學了。相較於余虹,曉軍的鎮定像是一顆心上壓了千斤的秤子,發楞沒幾秒鐘,繼續隨著隨身聽的音樂節拍搖晃著舞步。
鄉下人的愛情也許純真,卻有著見不得人的壓抑,愛情尚且如此,更遑論是性。黑夜裡曉軍騎著上了年紀的檔車,和余虹悄悄來到野外。曉軍的動作與呼吸滯礙難行,余虹泛紅的雙眼不知是肇因於身體的違和感與痛楚,或是即將與愛人分離的悲悽。劇情沒有清楚交代這是他們倆的初夜,或是只是一次例行的求歡,然而這確確實實像是一場生硬的儀式,同時也是余虹對於過去的生命的告別。坐在奔向南方的火車上,余虹的笑容中,是否還記得那一夜與曉軍的無語淚眼?許是期待未來的新生活的新鮮與未知多些,淹蓋了其他即將落伍的情緒。
進入大學,電影劇情在余虹的身邊安上了冬冬這個彷彿良家女子的角色,余虹狂放、特立獨行,冬冬像是隻乖順的小鳥,要不是一個人在房間裡彈琵琶,要不就是圍在余虹身邊吱吱喳喳個不停。一個失眠的夜裡,余虹在房間門口獨自抽菸時邂逅了李緹,余虹料想不到李緹在今後將深深影響她自己的生命。李緹將男友若谷與周偉介紹給余虹認識,在年輕的舞會裡,兩道自視甚高的光芒如命運一般交會。如果缺少了猜忌、懷疑、犧牲、嫉妒,彷彿便無法成就可歌可泣的愛情。於是他們爭吵、扭打、嘶吼,他們衝撞、說謊、背叛。解放的年代,自由二字被用著過多的音量高唱著,瘋狂做愛之外,仍然是瘋狂做愛。
年輕人的夜晚,總被期待是漫長沒有盡頭的,黎明不是另一天的開始,而是今夜所有故事的結束。余虹與周偉漫步於皇城頤和園內,沒有人開口,也許是一夜長談後的疲倦,也許是感情曖昧不明時的朦朧。昆明湖佔了頤和園四分之三的面積,雖然是個人工湖,卻像海一般寬廣無邊無際。兩人登上小船,停在昆明湖湖心的漩渦裡,世界此時彷彿是繞著他們倆旋轉。關乎頤和園的場景在整部電影只出現了不到兩分鐘,似乎昭示著那是余虹與周偉的愛情是最為純粹無暇的時光,往後兩人天各一方在彼此生命旅途中的追尋,都是冀望能回溯當時那永恆澄澈的光芒。
八零年代末,整個世界悄悄打量著中國,打量她或許即將到來的鉅變。究竟是該追求民主自由,或是維持當前尚且安穩的秩序?國家政府不願意明說,青年學生聲嘶力竭,以為走上街頭高張旗鼓便能得到答案。小情人們尚且困惑於己身的愛情習題,當外在噪亂的政治環境挑起更多的問題時,一切事情的真相只會更加地晦暗不明。
一九八九年春天,北京學運之風高吹,大學生紛紛放下書本、跳上一輛輛嚴重超載的卡車去廣場上示威遊行。余虹一個人站在寢室窗口望著眾人,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和大家一塊兒去,直到她在人群間看見李緹也爬上了卡車,她才突然狂奔下樓,加入眾人的行列。我想她自己也沒想清楚,踏出那一步究竟是出於純粹的政治信仰,或是亟欲排遣青春無處宣洩的愛恨情仇。站在卡車車廂的大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唱歌喝采,全然無法預見未來即將發生的腥風血雨。余虹、李緹和周偉叫喊得嗓子啞了,三人偕手走在沒有人的大街上,沒有人作聲,空氣彷彿凝止了。
我想余虹自己也沒能預料到,那一晚竟然是是三個朋友最後一次能夠如此自在地走在一起。對於學運、政治這些複雜的事情尚且不知甚解,余虹卻被一道更困難的題目給迎面砸中,身邊的情人與摯友竟然在背地裡一起背叛了自己。然而就在此時,差點淹沒在記憶中的另一個人再度出現,遠在家鄉的昔日戀人曉軍。
北京情勢混亂的消息甚囂塵上,余虹擔心余虹的安危,千里迢迢趕來北京想要接余虹回家避避風頭。曉軍在校園慌亂的人群中找到了余虹,余虹見到曉軍的第一眼,錯愕不解,隨即放聲大哭,她心裡明白她究竟是負了曉軍的思念和寄託。然而諷刺的是曉軍或許不能明白余虹為什麼如此傷心難過,將余虹攬在懷裡哄著,彷彿一切如同舊時單純的時光沒有變,但是任誰都清楚知道,你我都變了,整個世界都變了。然而,也許曉軍心裡是明白的,所以那一晚在余虹熟睡之後,曉軍悄悄離開去外頭溜躂,去瞧瞧這些年,余虹在千里外的異鄉都經歷了些什麼。
學生們用言語和行動對著國家投擲石塊與問號,國家用了更巨大的聲音做為回報,坦克與子彈。窗戶外頭與人的心裡都是一片淒風苦雨,余虹她乖巧可愛的小室友,冬冬,她的琵琶琴音也自此凌亂無法成調。混亂的長夜結束後,廣場上高聲怒吼的身影相繼倒下,坦克履帶運轉聲音和年輕的生命相繼退散。余虹輾轉中國各地,周偉和李緹遠赴德國,三人的生命座標從此再也沒有重合。整個世界快速地向前奔馳,高牆倒下、政治集團解體、經濟起飛。
余虹在南方城市開啟了嶄新的生活與生命,也燙了亮麗的新髮型。余虹成了畫廊老闆的婚外情對象,她說道:「唯有透過一次又一次地做愛,我才能讓我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善良和柔軟。」這話不免矯情,但有些溫柔是真真實實地被抹去了。余虹在畫廊老闆的懷裡赤裸地呻吟、叫喊,或許她不過在一個又一個寬厚的胸膛裡,追尋著往日裡永不再來的純粹感情。一件事情、一段時光之所以能成為永恆美好的記憶,不是因為她當真那麼美好,而是因為永遠地失去了,只能在人們的懷念與追想中模模糊糊地存在,所以才成為永恆。
余虹的生命裡出現了最後一個甘願為她奉獻的角色,吳剛。吳剛在余虹工作的地方當小跑腿,他靜靜欣賞著余虹的美好與率性,他單純且羞怯。余虹和吳剛一同吃晚飯,余虹向吳剛要火點菸,但吳剛的打火機卻突然點不著。精神恍惚的余虹喃喃自語說著:「你有打火機,但是你點不著。」似乎暗喻著只有那在心底流連不去的身影,才能夠點著余虹全然的依戀。然而余虹選擇捻熄香菸的火光,放下無謂的記憶,嫁給吳剛,落腳在高速公路服務站工作。余虹一生漂泊於圖門、北京、深圳、武漢、重慶等地,但她的生命至此卻已經不再漂泊,在服務站每天送走成千上萬往來各地的人,像是一則完美的隱喻對比著昨日,或許也像是諷刺。
周偉從德國回來故土,幾經轉折,終於和余虹取得聯繫並且見面。余虹和周偉在海邊散步之後,兩人回到周偉的住處。周偉究竟是個男人,熟練地從背後將余虹擁入懷裡,余虹不同於以往總是求愛若渴的那個角色,余虹流下眼淚、隱微地推開了周偉。周偉說他想喝酒,余虹卻違反常理地說讓她去買吧。余虹拿了衣物起身往門口走去,周偉問余虹是否知道哪裡有賣酒,余虹說知道的。余虹從外頭買了東西要往回走時,周偉卻開車離開了。
李緹的背叛
儘管女主角余虹為故事的一切起了頭,並且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翻覆眾人、翻覆一切,那樣的奔放令我感覺遙遠,一種肇因於不可捉摸、不能觸碰的遙遠;電影中的側線,李緹,反而獵取了我較多的注意,連帶使得整個電影的篇幅在我心中重量不一。最令我回想再三的不是余紅和周偉熱戀時,在頤和園湖畔渡過夜晚時完美無瑕的戀愛,而是在時局、友情、愛情、生活全都混亂了之後,余虹、周偉、李緹三人之間的揪葛情仇。
早在故事還在北京譜寫之時,周偉和李緹就有一腿了。對周偉來說,余虹是神秘且專制的,要不同歸於盡、要不天各一方;李緹則是奔放自由,完全誠實於自己的感受。站在李緹的角度,她的男朋友若谷長時間住在德國,這提供了一個外遇的可能原因。外遇本是人的自然情感所致,我沒有看出來到底是周偉引誘了李緹還是李緹引誘了周偉,但這事情本來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
天安門事件之後,李緹和周偉選擇去德國投奔若谷。名義上李緹回到了男朋友的身邊,然而此時周偉也在德國了,依舊在李緹身邊。若谷或許從頭到尾都不知道李緹和周偉有一腿,否則不大可能一起把周偉接來德國。李緹可以和若谷當表面上的男女朋友,藉此在表面上的世界維持和平。但是她心底卻是對周偉渴望的。此時,余虹在遙遠的中國。除了空間上的遙遠,時間上也是。極有可能在這一生,李緹和余虹不會再見面了,李緹根本不用考慮余虹這個人的存在。此時李緹與周偉無論發生任何事,都只是他們兩人的故事而已。李緹奔放且自由,或許他只在乎當下自己的快樂,無論是內心的感受或是身體的欲望。
當周偉告訴大家他決定回去中國,這或許是李緹和周偉永遠的分開,李緹心裡會想些什麼呢?或許周偉要回去中國的原因,不只是單純地「想要回去祖國」,而是因為在那個名喚「祖國」的地方,還有一個叫做余虹的女人。於是李緹身邊剩下若谷,如果只是因為即將失去了心愛的男人,我想這應該還不至於讓李緹有尋死的念頭;讓李緹決定自殺的原因是她自己老早就種下的,即是「背叛」。李緹背叛了余虹、背判了若谷,她連自己也背叛了。
在德國的日子,李緹遠離了從前在中國的一切,從前的愛恨情仇都如同過往雲煙。在德國的日子,李緹的身分象徵著自由的、新生代的東方知識份子。有工作、情人和穩定的環境,同時周偉也就在身邊不遠處。如果不是周偉決定離開, 我猜想李緹根本不會回憶起從前在中國的一切。在德國,李緹沒有顧慮地用身體和心靈背叛若谷,這不一定是什麼天大的罪惡,或許人與人之間不過互相尋求撫慰寂寞。但是周偉的離開使眼前現狀和過去的回憶連結,李緹即將失去了一個或許是她唯一真正愛過的男人,然而她在背叛了太多事情之下才得到周偉,以及得到現在的美好生活。無法承受失去周偉,加上李緹承受著背叛之後自己內心的痛苦,所以他選擇在周偉和若谷面前自殺。李緹站在屋頂的那一刻,或許她曾想過:這樣縱身一躍,一切過往是否就能得到救贖?
更多電影筆記
- [電影筆記] <頤和園>
- [電影筆記] 徬徨卻美好的 <珈琲時光>
- [電影筆記] 最短的<愛情長片>
- [電影筆記] <梅艷芳>
- [電影筆記] 青春九降風
- [電影筆記] <虹之女神> (又名 <電影情人夢>)
- [電影筆記] Lost in Translation 兩三事
About Alex
- Software Product Manager. Work experiences in Taipei, Singapore, and Shanghai.
- Currently based in Taipei City, Taiwan.
- Contact me via: alex.ho.helloworl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