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這篇筆記
- 這篇融合了閱讀 <京都 by 林屋辰三郎>、 <工頭堅的京都時光>、及各種網路文章之後的筆記
- 可搭配這些歷史筆記:
- 由於篇幅太長,另有幾篇筆記關於京都咖啡館、餐廳、酒吧、楓葉、Music Live house….等推薦資訊
關於京都歷史的相關筆記
我用以下幾個地標來區分景點的相對位置
參觀古蹟 - 非常冷門景點 - 豐臣秀吉相關
豊國神社
- 祭拜豐臣秀吉的神社,建於 西元 1599 年
方廣寺
- 豐臣秀吉想要建造日本最大的如來佛木造塑像「幻之大佛」,其尺寸高達18公尺,超越了當今奈良東大寺的大佛。供奉在方廣寺。
- 但初代方廣寺歷經地震、火災,已經消失。
- 「方廣寺鐘銘事件」
- 1614 年,豐臣秀賴重建已經倒塌的方廣寺,裡面有一個大鐘,鐘上的銘文被德川家康曲解為對德川家有不敬之意,藉此作為發動「大阪冬之陣」的導火線
豊國廟
- 豐臣秀吉埋葬之處
耳塚
- 在 豊國神社 旁邊
- 豐臣秀吉晚年時期發動戰爭攻擊朝鮮。當時的軍隊會擱下敵人主帥的首級和一般士兵的耳朵,以便帶回請賞。
- 這個墓地埋葬了 18萬個朝鮮人 和 2萬個明朝中國人的耳朵
- 是個日本人反思戰爭殘暴的教育景點
豐臣秀次墓 (慈舟山 瑞泉寺)
- 在木屋町通
- 豐臣秀次是豐臣秀吉的姪子
- 豐臣秀次和家人的墳墓,他們一家人在豐臣家失勢之後被屠殺。建造高瀨川的 角倉了已 建造了這座寺廟 ,埋葬豐臣秀次以及他被屠殺的家人們。
參觀古蹟 - 非常冷門景點 - 織田信長相關
大本山 本能寺
- 原本的本能寺,首建造於 1415 年。
- 織田信長被叛變殺害之處。
- 現在的本能寺位置位於「寺町」,是豐臣秀吉選的位置,現在這建築是 1928 年重建的本能寺
- 內有豐臣秀吉建造的信長公廟,也有本能寺之變戰死者的合祀墓
本能寺跡
- 這是歷史上當年真正的本能寺,已經消失於戰火之中,現今只留下一塊紀念石碑
- 本能寺曾被作為織田信長的旅居處所,他一共在這裡住宿四次
- 豐臣秀吉重建京都街區時,把許多寺院遷移到「寺町」,包括新的本能寺:大本山本能寺
信長首洗いの井
- 本能寺之變中,織田信長自殺,他的部下將其遺體在草地上清洗。隨後由阿彌陀寺的清玉上人安葬於蓮台山阿彌陀寺
- 原址現在是「京都新町病院」的醫院中庭草地
阿彌陀寺 織田信長墓所
- 阿彌陀寺內有織田信長、織田信忠的墓所
- 附近景點:相國寺、京都御所、下鴨神社 (賀茂御祖神社)
- 織田信長墓周邊是他的家臣的墓所
大德寺 總見院
- 織田家的菩提寺
- 內有織田信長等身木造坐像
- 內有織田家族墓所
- 包括:織田信長妻子 濃姬
明智光秀首塚
- 明智光秀叛變失敗之後被斬首,他的首級被埋在這裡。
- 位於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京都寫真美術館、祇園 之間
- 在青蓮院附近安靜社區的窄小巷子裡
比叡山延曆寺
參觀古蹟 - 非常冷門景點 - 幕末相關景點: 京都市區
延伸筆記:
其他參考資料: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
- 埋葬了許多幕府時代末期為了推翻幕府而出力的尊王維新派人士
- 離二年坂不遠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 - 阪本龍馬墓
- 11/15 是阪本龍馬祭日,每年當天下午會有簡短的紀念活動。不是特別有可看性,但很有歷史意義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 - 木戶孝允墓 (桂小五郎)
- 木戶孝允死後葬在京都靈山神社內,幾乎在整個靈山墓園山丘的高點
京都靈山護國神社 - 木戶孝允神道碑
- 在京都靈山護國神社內有木戶孝允神道碑
- 明治天皇下令為大久保利通、島津久光、毛利敬親、木戶孝允等人建立神道碑,表彰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此碑立於 1913 年
坂本龍馬 寓居之趾 (酢屋)
- 坂本龍馬成立的海援隊在京都的據點,也是他住過的房子
- 二樓現在是個小小的收費博物館
- 門口這條小路路名是「龍馬通」
池田屋
- 池田屋事件的發生地。
- 現在是一間現代化餐廳「池田屋 旅籠茶屋」,內有新選組主題的內裝、餐點
八木邸 (新選組發祥之地)
- 新選選組成立初期,借住在八木這戶人家房子裡。後期,新選組遷往西本願寺。
新選組 成立初期,借住在這區域的八木邸。所以在這區域中很多建築裡都有新選組的足跡
新德禪寺
- 上洛的新選組前身「浪士組」組織者 清河八郎,召集隊士在新徳寺本堂舉行演説的地方。
- 新德禪寺內部平時並不開放參觀,但可能在特殊時段 (e.g. 有可能會在 7月)
前川邸 (新選組屯所)
壬生寺、壬生塚
- 壬生寺是新選組的駐地
輪違屋
- 「置屋」的範例
- 保存著藝伎的生活痕跡
- 一面屏風上有桂小五郎的題字
島原區域
- 島原是17世紀 江戶時期 京都的遊廓, 即風化區。這個遊廓其實最原本是在 二条柳町,後來當地需要改去興建二条城,因此遊廓被遷往六条區域,1641年 又被遷往今天的島原區域,被命名為「西新屋敷」
- 通過島原大門,就是江戶時代的的花街區域
- 1854 年島原慘遭大火,大部分被燒毀,「輪違屋」、「角屋」兩棟古建築保存了舊時的樣貌
島原大門
角屋
- 「揚屋」的範例
- 是京都遊廓中,歷史最為悠久者。
近江屋跡
- 版本龍馬在這裡被暗殺身亡
- 原建築早就消失了,現場只剩下一座紀念碑
薩藩藩邸跡 (同志社大學旁)
- 文久二年 (1862) 九月,薩摩藩借地相國寺,於京都營建官邸
- 薩摩藩新官邸遂落成於皇宮之側。
- 官邸佔地廣袤,面積相當於現同志社大學今出川校區三分之二。
- 此後,遂成為幕府末期薩摩藩在京政治活動之重要場所。
- 江戶幕府還政於天皇之後,戊辰戰爭打響。會津藩武士山本覺馬(新島襄夫人八重女士之兄)隨之被捕,即被幽禁於此地。其間所撰諫書(通稱“管見")為京都近代化之綱領性文獻,影響深遠。
- 及至明治時代,位於京都的薩摩藩官邸被京都府接收,旋即變賣民間。
- 後几易其主,歸同志社大學創始人新島襄所有。
- 當今只剩下這個古蹟告示牌,古建築已經不存在了。
薩藩戦死者墓
- 緊鄰在相國寺東邊門口外